外交之路

二战后,国际形势随着冷战两大阵营对立而改变,东西国家之间话语也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一系列或正式或非正式的壁垒接踵而至,这段时期东西方世界因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上的对立而分化,非殖民化浪潮也在重塑世界版图,因此这座历史上的亚欧大陆桥遭到尘封。

日本将在9月份举办的奈良丝绸之路博览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期韩国将举行首尔奥运会,两者是东西方合作的佳话。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是促进文化共情的重要桥梁……我坚信这次展览将进一步加深东西方之间的相互理解。
— Chung,Han Mo,韩国文化信息部部长

但二战后在日本,丝绸之路成为重建与亚洲邻国和欧洲关系的宝贵财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的合作框架内,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学者重新评估了先前的成果,展示出日本文明,包括语言、艺术和佛教传统等,如何通过长达几个世纪的文化交流与和平对话惠泽双方。随着政府官员、博物馆、媒体机构和非政府佛教组织逐渐接受相关建议,丝绸之路也成为开展和平外交和国际合作的平台。20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国家广播电台NHK和CCTV联合制作了丝绸之路系列电视纪录片,从而重振中日关系,80年代早期开始面向世界各地进行广播,并广受赞誉,该系列纪录片于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北京期间首次提出,数月之前,尼克松与毛泽东在北京进行了历史性会面。

巴基斯坦很荣幸参与此次博览会,送去参展的是一组特殊的古印度雕像,描绘了早期基督教时代,古印度地区人们的佛教信仰文化。古印度艺术本身就是受希腊罗马艺术和文化传统影响的产物……希望此次展览通过文化艺术品展出能有效推动世界和平的广泛传播。
— Nisar Mohammad Khan,巴基斯坦文化体育和旅游部长

20世纪80年代中,日本对丝绸之路的兴趣愈发浓厚,1988年奈良市与NHK合作举办了“丝绸之路文明博览会”,在日本通常认为奈良是丝绸之路的最后一站,主办方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运了200多吨沙子,整场展会耗资8300万美元。

冷战的结束加强了丝绸之路与和平外交的联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活动。教科文组织开展了名为“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的为期十年的多边计划,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可谓前所未有。1988年在阿曼、日本、韩国和法国等国资金支持下正式启动,大大提升了丝绸之路的全球形象,大型会议、展览,媒体报道和成果出版纷至沓来,从地理意义上和主题意义上加强了公众对亚欧大陆互联互通历史渊源的认知。三条路线,分别名为绿洲,草原和海洋,都导向同一个计划,旨在建立东西方之间、亚洲邻国之间以及中东地区的信任和对话。第一次海湾战争后,中东地区产生了巨大分歧,阿曼苏丹以“和平舰队”(Fulk al-Salamah)的名义,沿着新命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扬帆远航,航行中有关学者向国际记者团介绍了印度洋地区贸易发展及和平交流的历史,包括郑和下西洋。在东亚地区,“和平舰队”在韩国停靠,纪念“新罗王国统一”历史遗产,那段历史对朝鲜半岛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当时的东亚地区地缘政治游戏重新洗牌,朝鲜半岛也被严密监视的隔离带所分裂。

丝绸之路的理念还会有新的解释,在目前的政治环境中能够引起特殊共鸣,史密森学会此次热衷于丝绸之路项目的原因之一,就是过去二十年来该地区发生的政治变革。中国改革开放和苏联解体使相关研究人员、商人和旅客等有机会探索这片百年来西方人知之甚少的广袤大地。一条新的丝绸之路正在延伸,在第二个千禧年结束的时候,民主和资本主义的胜利也使得素不相识的人们再次相遇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再次开展思想交流和商品贸易。人们会讨论新的经济政治发展情况,同时新的文化现象似乎也在这种转变中出现。
— Richard Kennedy,“丝绸之路:联结文化,建立信任”节日策划,史密森民俗节,2002年

进入21世纪, 911事件发生后,丝绸之路作为地缘文化和地缘战略概念中的一种外交政策,其外交属性更加显著,中亚地区再次成为国际事务中的“火药桶”,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都围绕“新”“旧”丝绸之路的变化制定了该地区的外交政策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延续了这一发展轨迹,并明确规定了沿线各国交流对话和贸易繁荣以及二战后与之紧密相连的和平和谐外交的政策愿景。

 
 
Screen Shot 2019-08-26 at 8.29.53 pm.png